close

  新年伊始,廣東又一次率先站在了新的起跑線上。記者綜合多方面獲得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5%,突破6.23萬億元(約合1萬億美元);同時,進出口總額增長10.9%,達1.09萬億美元,兩者均首次突破萬億美元大關,成為我國首個GDP和進出口總額雙雙突破萬億美元的省份。值得關註的是,廣東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新突破,三次產業結構繼續優化。2013年廣東省全年服務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增加值,產業結構從工業主導的“二、三、一”格局,調整為服務業主導的“三、二、一”格局。
  廣東GDP和進出口總額雙破萬億美元
  “排頭兵”趟出轉型路
  一
  “廣東實現萬億美元GDP只是一個規模數字,但這主要是由哪個力量拉動的則更有價值。”在廣東省政府參事、區域經濟專家、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看來,“規模大,更要質量優,這要看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誰出力大,才能真實反映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質量。”分析“三駕馬車”拉動經濟增長的最新數據,可以看到拉動廣東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正在優化——
  一看消費,這是一輛正成為“新寵”的電動車。綜合考量廣東省2013年主要指標不難發現,傳統的投資、出口、消費三大領域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在出口乏力的大環境下,消費繼續增長,成為拉動廣東經濟的主力。2013年廣東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4萬億元,增長12.2%。尤其是新興消費快速發展,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2萬億元,增長33%以上;信息消費規模6400億元,增長21%。陳鴻宇認為,這主要得益於廣東近年來著力培育消費新熱點和商業流通現代經營新業態。
  早在去年11月22日召開的廣東經濟發展國際咨詢會記者招待會上,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回答記者提問時就曾透露,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的2007年,消費、投資、出口對廣東GDP的貢獻率分別是45.5%、22.8%和31.7%,到2011年,這三者的貢獻率已經調整為54.4%、43.7%和1.9%,這說明在轉型時期,廣東經濟的對外依存度有所下降,消費和投資的拉動力在增強,而且拉動力最強的還是消費。
  二看投資,這是一輛“常新”的動車組。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一年,廣東的投資與消費一樣保持平穩增長,並且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動車組”帶來新動力,經濟內生動力持續增強。2013年廣東省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8萬億元,增長18.3%,其中交通投資增長30.3%。值得註意的是,廣東民營經濟活力得到增強,民間投資繼續快速增長25.8%、占比提高至57%。民間投資和私營個體經濟投資增長均超過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私營個體投資增長近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2倍。陳鴻宇分析說,這是廣東去年開始推動投資體制改革,向民間資本放開投資領域,打破投資的“玻璃門”、“彈簧門”之後,投資帶來的新變化。
  數據還表明,這輛“動車組”的動力更優良,在廣東省的投資結構中,今年固定資產投資當中增幅最高的是對服務業的投資,增長20.5%,占比達到66%,而其基礎投資大體跟去年持平。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分析說,這表明廣東把加大投資力度與優化投資結構相結合,使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
  三看出口,這輛馬車正在加裝“發動機”。外需不足,作為外貿大省,在外貿“最波動一年”,廣東仍保持進出口平穩,源於推進對外貿易轉型升級,在貿易規模擴大的同時,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
  數據顯示,2013年廣東省一般貿易項下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分別增長14%和18.4%,私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5.7%,對新興市場進出口增長14.8%,均高於一般貿易進出口總體增幅,呈現出加工貿易降、一般貿易長的良好態勢。
  同樣得到優化的,還有廣東的貿易結構,2013年廣東“委托設計+自主品牌”生產模式比重達63%,服務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30%,提高8.3個百分點,內銷占比達43.7%,提高2.6個百分點。
  二
  比“三駕馬車”拉動廣東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更有標誌意義的,是廣東三次產業結構在發展中的變化。改革開放後,廣東迅速完成了從農業社會向工業化的轉型,在過去的30多年裡,廣東三次產業比例長期穩定在由工業主導的“二、三、一”格局。
  先看“三產”——廣東的服務業長大了。2013年,廣東省全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1%,比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高2.4個百分點,達2.98萬億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4.8∶47.4∶47.8,第三產業比重提高1.3個百分點,這是廣東服務業比重首次超過其保持了30多年的第二產業。廣東的產業結構從工業主導的“二、三、一”格局,調整為服務業主導的“三、二、一”格局,三次產業結構優化得到確立。對此,朱小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標志著廣東省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
  記者註意到,廣東近年來突出抓好金融、物流、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集聚基地和重點項目建設,2013年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占服務業比重達到57.8%,提高0.8個百分點,其中金融業增速比服務業整體增速高9個百分點。而珠三角的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的比重更是高達61.5%。
  再看二產——“二產小了,三產大了,但不表明二產的地位下降了。”廣東省統計局資深統計專家邱俊說,工業仍然是廣東極其重要的支柱。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廣東的二產更強了。通過轉型升級,近年來廣東一大批低端製造業轉移出去,為先進製造業騰挪了空間,作為第二產業的高新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等高端製造業,得到了較快發展。數據表明,2013年廣東省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9.1%、9.5%和11%,其中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48%。
  數據還顯示,廣東製造業的創新能力提升了。2013年廣東R&D經費(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比例為2.25%,技術自給率提高到69.8%,基本進入創新型經濟體(R&D經費占生產總值比例超過2%,技術自給率超過70%)行列。
  三
  “看一個區域經濟體的發展質量,一定要看區域協調。全國‘最富的地方在廣東’和‘最窮的地方也在廣東’,這不應當是一個發達經濟區域並存的現象。”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區域發展不平衡一直是廣東經濟發展的短板。近年來,廣東下大力氣補這個短板。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粵東西北地區發展提速,“粵東西北振興為廣東萬億美元經濟體貢獻了騰挪空間和持續後勁”。
  先看粵東西北。短板變成了第二個增長極。2013年,粵東西北地區發展提速,,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和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增長10.4%、13.7%、28.3%、17.23%,均高於全省和珠三角平均水平,特別是GDP比全省高1.9個百分點。
  廣東省的粵東西北12市長期處於欠發達狀態,如作為整體,人均GDP要排在全國倒數第4位。2013年,廣東《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重磅推出,之後,廣東積極實施促進粵東西北發展的“交通大會戰”,並對粵東、西、北地區的潮州、揭陽、梅州、清遠、陽江、雲浮等地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加速城鎮化進程。
  同時,在廣東近年來推動的“雙轉移”基礎上,完善各地工業園區建設,2013年廣東省佈局在這些地區的產業轉移園實現工業產值4800億元、稅收195億元,分別增長23%和30%,僅工業園區產生的工業增加值就占粵東西北地區的21%,這些都為粵東西北地區新一輪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培育了廣東經濟新的增長極。
  “可以說,廣東GDP破萬億美元大關,主要得益於粵東、粵西和粵北的經濟提速。”汪一洋說。
  再看珠三角。產業提升了,主發動機更有力了。在完成“四年大發展”之後,2013年,廣東省委、省政府吹響了珠三角“九年大跨越”的號角,明確以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中新廣州知識城等六大平臺建設為重要載體,重點佈局64個重大項目,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優化發展,把珠三角率先建成全國創新型區域。
  一年來,珠三角六大平臺建設與政策創新進展順利,地區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比重穩步提升。2013年珠三角地區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61.5%、52.3%。
  廣東這一組數據的實現,背後是多年來的負重前行。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廣東人民用自己的改革創新和拼搏進取,正在率先通過轉型升級這道“坎”,朝著更高更優的目標前進。
  原載1月18日《經濟日報》頭版  (原標題:“排頭兵”趟出轉型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q66pqafp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